安顺市科学技术局
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安顺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5-24 16:01   来源:  字号:[]

今年以来,安顺市科学技术局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工作。

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

1.加强培育创新主体

结合全市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情况,制定《关于开展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的方案》,以“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活动为抓手,通过建立高企培育库、入企辅导服务、组织专家预评、强化申报调度等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共组织66家企业向上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确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组织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项目

聚焦我市首位产业、特色产业,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凝练“揭榜挂帅”技术榜单,组织实施工业、农业领域5个“揭榜挂帅”项目,立项资金共计100万元。其中,支持省一一二地质大队、风雷公司、百灵公司等揭榜实施“安顺市优势矿产资源找矿靶区研究”、“航空研究领域高低压环境构建及二次爆破减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苗药糖宁通络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阴虚内热、目络瘀阻证的关键技术研究”3个工业领域重点项目;支持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安顺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新主体揭榜实施“适宜黔中地区气候条件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数字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黔中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2个农业领域重点项目,为解决行业重点、难点技术问题提供科技助力。

3.协同创新培育科技平台

通过协同创新探索多部门培育建设创新平台模式,成功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一是“国家火炬安顺西秀航空材料精密铸锻特色产业基地”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二是培育了“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合物管道工业设计中心”、“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绿色管材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三是“黔中特色高效农业植保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获得省教育厅立项支持;四是安顺职院成功申报“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

4.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活力

全市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全力开展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提升行动。强化“市+县(区)+中介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全市579家规上企业全覆盖,对规上企业规范研发活动、归集研发支出等进行辅导服务。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开展企业R&D投入后补助激励。2022年统计部门公布,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11.28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工作情况

驱动科技新引擎,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培育申报国家级火炬基地。市、区科技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加强指导,组织以贵州西秀经济开发区为申报主体、以航空材料精密铸锻为主导产业方向,向国家科技部申报的“国家火炬安顺西秀航空材料精密铸锻特色产业基地”成为贵州省2022年唯一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的基地。这是继2017年我市获批国家火炬安顺航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后,安顺再次获得“国字号”的特色产业基地荣誉。目前,全省共有8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我市占比达25%。二是组织我市企业申报工业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30万研发经费的支持;实施市级科技计划立项13项,立项资金117万元,立项领域涉及装备制造、医药卫生、大数据等多个产业的技术攻关及支持。三是启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根据《贵州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全市551家规上工业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启动1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系统备案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资金补助和项目支持。四是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鉴定工作。组织召开安顺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鉴定会,全市共组织100个项目参加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鉴定,涉及研发费用约1.3亿,惠及企业39家。

驱动科技新引擎,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及科技特派员等方面,组织向上申报获得省级科技引导资金68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农业领域项目18项,立项资金101万元,征集2023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1项。二是共选派中央、省、市198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安顺,共计开展技术培训10517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1497个,组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511个(项)。三是围绕我市国家级乡村重点帮扶县紫云县、关岭县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等重点专项部省联动项目,拟向上争取资金共计600万元,重点解决关岭县解决蔬菜生态化栽培技术相对落后,标准化、规模化不高,紫云县甘薯品种退化、种质创新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四是推进广州-安顺东西部协作,积极争取广州市科技项目支持。指导两地双方企业和科研院所实施好2022年立项的2个科技特派员项目、1个对口科技帮扶合作项目,项目资金共计120万元。

三、其他重点工作

一是真抓实干展现新作为,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2年8月23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黔府办发〔2022〕22号),将安顺市作为2021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突出三个市州之一予以激励通报,支持项目资金600万元;将西秀区作为2021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突出十个县(市、区)之一予以激励通报,支持项目资金150万元,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二是科技成果收益良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实施《安顺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暂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省技术发明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争取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专项项目3项,立项资金210万元。争取省科技创新券项目3项,发放券额65万元。

三是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创新生态环境日渐良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作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文件的草拟制定。市科技局印发实施了《安顺市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组织管理办法》;代市委市政府草拟了《安顺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安顺市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安顺市关于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实施办法》3个政策性文件,待市委深改会议审议后印发实施。

四是科技计划项目有序实施,科技引导资金保障到位。按照《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工作方案》,对拟立项的153个项目完成评审工作,共立项90项,立项资金380万元。发布《2023年度安顺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征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计划、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等9个类别项目,共征集到各类项目194项,并对通过项目形式审查的115个项目组织专家评审。

五是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智力支撑保障夯实。支持安顺学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二地质大队等高校、科研院所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对安顺学院等三家单位的4个人才团队进行立项培养,其中,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27人。将“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应用”纳入市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加快生态环保领域人才培养。顺利完成安顺市2021年度“十百千”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年度检查备案。目前安顺市符合培养条件的25名“千层次”人才全部完成2021年培养任务技术指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