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科学技术局
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政府信息公开

安顺市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1-03-02 11:27   来源:  字号:[]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做好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指标调度工作。2020年1-11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错月统计,1-11增速为全年增速37.3%,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强化综合科技进步统计监测2019年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62.3%,同比增长2.3%全省排位第五位。预计2020年度完成64%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开展全社会R&D投入提升工作。我市2019年全社会R&D投入达到7.355亿元,增速45.5%,增速全省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8%,较上一年度增长0.2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四

(四)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制定出台了《安顺市关于落实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安顺市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印发了《安顺市科技领域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工作备忘录》《安顺市科技领域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安顺市科技领域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

(五)谋划凝练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申报科技进步奖。今年以来,共争取到国家、省级科技项目32项,获批资金3413万元,同比增长12.6%。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组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34项,备案4项,立项资金584万元。

(六)积极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今年通过高企认定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成功入库10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32家。对我市18家企业共61个项目,涉及研发费用1.27亿元进行鉴定,完成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7亿元的目标任务。

)完成“十四五”课题编制工作。开展《安顺市“十四五”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研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

(八)科技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完成科技部对安顺国家农业园区综合评估及视频答辩工作。支持紫云自治县申报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重点项目。共选派科技特派员91名。2020年我市紫云科技特派员“一县一业”红芯薯示范获得央视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部分数据指标相对靠后。二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成长梯队企业数量偏少,创新能力不强。三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21力争全市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10%。实现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66%,全社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9亿元,R&D投入强度达0.9%。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同比增长10%。全年成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新增85家,搭建安顺国家高新区高分子复合材料创新平台,支持西秀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特色火炬产业基地。

(一)多措并举抓好指标调度。保稳定运行,排查争新量,促进营业收入稳步上升。推动全市加大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开展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放宽科研人员自主权,遴选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二是开展安顺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研究。

(三)抓好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安顺国家高新区搭建高分子复合材料创新平台。组织西秀经济开发区申报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四)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实施2021年“三区”科技特派员人才支持计划,实现全市569个贫困村全覆盖。聚焦“关岭牛”、“普定韭黄”等重点产业,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计划。

(五)谋划实施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围绕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帮助我市科研单位、企业凝练项目申报,谋划2021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为全市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