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主动谋划、积极协调,依托粤黔科技协作渠道,汇聚人才、成果、项目等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其作为加速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搭建了全省首个粤黔协作工作联络站、组建了科技创新帮扶团、共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成功促成我市重点企业与广东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合作,推进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一是建站、组团、共建实验室助力企业发展。围绕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和全市特色产业的实际情况,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通过组建贵州省首个在粤科技协作联络站,为本地企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拓宽了智力、人才、技术入黔援安渠道。通过组建广东团队+本土团队的科技创新帮扶团,促成速威宇航、远景新材料等9家民营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广东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对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工作。通过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投入市级科技计划资金385万元,培育建设了“航空航天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南智云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应用实验室”“发酵食品重点实验室”等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二是科技赋能企业发展成效初显。首先是降本增效,紫安新材料公司通过粤黔科技协作市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攻关,有效解决碳/碳复合材料致密化生产中计算机高精度仿真模拟实验的问题,通过各生产环节的参数优化,极大提升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能。其次是填补行业空白,乾辰谷材公司通过“耐高温柔性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入广东省科学院专家团队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对材料选取和配方进行优化改进,三层绝缘线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2-3mm的熔损长度,提供了该产品国产替代化方案,为科技自立自强再添动力。再次是提升企业影响力,南山婆公司建设发酵食品重点实验室,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公司联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成功申报了2023年省级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重大项目“预制米面主食和特色发酵食品“风味与健康”双导向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省级科技立项资金812万元。同时自主科研团队领衔的“西红柿酸汤(酸辣味)”获得2023年传统发酵食品创新大赛金奖。
三是持续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为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奠定基础。持续聚焦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领域,下步将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申报航空材料及零部件加工、民族药(苗药)研发和酸汤研究领域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围绕我市“两城三基地”领域科技企业发展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申报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省级科技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着力建设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强的科技创新平台,保障地方重大产业攻关等创新源头供给。